|
|
|
|
|
|
|
|
您的位置:首页>> 皖北年会

亳州市人民政府在皖北(淮北)经济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2013-6-27 15:28:12  作者:  点击率:1757

以主导产业为支撑,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亳州市人民政府
(2013年4月2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
大家上午好!
    根据大会安排,围绕“以主导产业为支撑,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的主题,发言如下:
    一、围绕资源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为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基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发展政策的引领下,我市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资源转化步伐,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初步形成现代中药、煤电煤化工、白酒及农产品加工、汽车及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五大主导产业,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
    一是现代中药产业高速成长。我市把现代中药作为首位产业进行培育,已发展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201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104万亩,占全国的5%和全省的61.3%。流通业实现交易额220亿元,约占全国17个专业市场的12.5%。拥有现代中药工业企业284家,通过GMP认证企业73家,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增长29.6%,其中中药饮片产值119.8亿元,分别占全国、全省的11%和79.6%。全国医药100强、10强企业分别有43家和5家落户亳州。
    二是煤电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煤炭资源储量约占全省的17%,“十二五”规划建设矿井16对,其中列入国家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矿井5对。已建成投产矿井4对,2012年实际生产原煤779万吨,实现产值48.77亿元;获得核准矿井1对,获得国家“路条”矿井2对。预计“十二五”末全市煤炭产能将突破2000万吨。总投资74亿元的板集电厂项目于去年6月正式奠基;总投资105亿元的涡北循环经济工业园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前期工作。
    三是白酒及农产品加工业支撑有力。我市现有白酒制造企业130余家,2012年实现产值近100亿元。尤其是古井集团和双轮酒业发展迅猛,古井集团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上缴税金突破15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72家,约占全省的5%,2012年实现产值368.8亿元,增长26.9%,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
    四是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前景广阔。2012年,全市拥有汽车及装备制造规模企业65家,实现产值46.6亿元。以江淮安驰为代表的重点企业成长加快,总投资13.6亿元的年产15万辆微车项目,今年10月将实现小卡量产,明年7月实现小客量产。预计项目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约80亿元、利税11亿元,届时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将实现里程碑式的新跨越。
    五是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5亿元,接待国内游客960万人次,入境游客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800万美元。随着中华药都养生园、老子生态文化园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的实施,亳州文化旅游产业将实现质的突破。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多措并施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当前,皖北人均GDP已迈过2000美元大关,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皖北工业化程度仍相对较低,2012年亳州工业化率和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7%和45.3%,均低于全省12.9个百分点。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坚持工业强市。皖北发展的差距主要在工业,必须毫不动摇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发挥工业化对产业的引领作用。坚持“承东融西”,依托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向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向西努力融入中原经济区。立足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提升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廓清发展路径。要推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加速推进的工业化道路。要进一步优化皖北产业空间布局,实施重点产业突破,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在产业选择上,要“突出主导,适度多元”。亳州将突出打造现代中药、白酒及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制造、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8大支柱产业,适度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及绿色照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突出“新型”要义。要未雨绸缪,坚持高效、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要推动自主创新,注重发挥后发优势,采用“拿来主义”和“技术复制”,尽快缩小与先发地区在技术进步上的差距,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皖北特色的“四化”互动协调发展的新路。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实现联动发展。建立皖北地区产业谋划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区域经济技术战略合作,整合要素资源,相互借力,互动发展,“抱团取暖”,形成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和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新格局。省里要加强顶层设计,突出皖北“一盘棋”,围绕“企业巨人”和“产业支柱”做文章,加快扶强古井集团、皖北矿业、淮北矿业等一批超百亿级企业;加快打造皖北千亿级现代中药产业、煤炭煤化工、白酒酿造、食品加工、汽车及装备制造、服装鞋帽、电子信息等产业基地,为全省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为皖北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营造更浓的氛围
    一要加强重大项目支持。皖北发展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缺项目、缺大项目、缺大的产业项目。建议围绕皖北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在省级层面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设立皖北发展重点项目库,加快推进前期工作;现代中药、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要优先布点皖北、支持皖北;帮助亳州积极申报国家级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基地;支持亳州煤炭资源开发,加快推进赵集、花沟西、童庄等9对矿井前期工作。
    二要给予土地指标支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皖北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不足,年度计划指标紧张,致使很多项目难以落地。据测算,今年我市建设用地缺口将超过2万亩。建议依据省加快皖北发展有关政策精神,在用地指标分配上给予皖北倾斜,并根据中原经济区有关政策,由省政府协调国土资源部批准我市为实施“双挂钩”政策试点城市。
    三要进一步优化皖北的交通条件。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区位条件的制约,皖北多数市在产业分工上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劣势地位。建议省级层面牵头推进亳州民航机场和商合杭客运专线项目;支持淮海铁路建设,将亳州至蚌埠铁路纳入部省铁路合作范围;加快极推进亳宿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规划建设淮北至阜阳高速公路,构建经纬交织的交通大通道,加快改善皖北地区的交通现状。
    四要着力破解金融制约。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皖北而言,金融制约较为突出。2012年,亳州余额存贷比仅为52.54%,低于全省18.4个百分点。建议增设皖北地区金融机构,鼓励和支持股份制银行在皖北设立分支机构;增加商业银行授信额度,扩大对皖北地区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权限,实行存贷比挂钩,逐步缩小存贷差;各地国有商业银行要将当年新增存款的70%用于当地。
    五要加强人才支持。皖北与先进地区发展的最大差距在教育和人才。亳州是全省唯一没有本科院校的市,人均受教育程度偏低。同时,受制于区位条件和发展空间,引进、留住高层次人才的难度较大。建议取消全省差异化的工资标准,提高皖北各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财政缺口部分省财政统筹解决;加强干部交流,每年从皖北各市选派若干优秀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学习;由省教育厅牵头加快推进亳州师专升格为亳州学院事宜。
六要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皖北地区社会事业建设严重滞后,欠账较多。建议进一步减少或减免中央和省投资项目及民生工程所需的各项地方配套资金;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专项资金重点考虑皖北,特别是民生工程项目,对皖北地区优先申报、优先安排,资金分配占比应不低于人口比例。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上一条记录: 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冬云在皖北(淮北)经济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下一条记录: 淮北市委、市政府在皖北(淮北)经济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经济联合会
地址:合肥市芜湖路155号昇华大厦511室    电话/传真:0551-62865616     电话:0551-62875027
技术支持:安徽网库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90098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