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您的位置:首页>> 皖北年会

郑超:皖北经济发展2018阜阳年会亳州市发言材料

2018-10-31 17:12:06  作者:  点击率:3001

亳州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发展“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主题,建机制、抓调度、促重点,强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2017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速15.2%,2018年1-8月份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速12.12%,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2位和第5位,产值占比从2017年的第7位上升为目前全省第5位。
    一、亳州农业资源情况
   截至2017年底,亳州市总人口650.7万,其中农业人口535.4万人,耕地面积898.7万亩,是全国粮食、蔬菜及生猪、黄牛、肉羊优势产业带,素有“中华药都、安徽粮仓”的美誉。2017年粮食作物面积1350.1万亩、单产358.1公斤/亩、总产483.4万吨。全市肉蛋奶总产量42万吨。蔬菜常年种植面积200万亩,产量450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2位。中药材常年种植品种230多个,种植面积达到116.3万亩,产值34亿元,通过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达到22.5万亩。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4779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432家。家庭农场发展到4779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农场26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组织)发展到549家,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12家、省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32家。
    二、农产品深加工业情况
   (一)突出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提高中坚企业实力。持续实施“百家龙头企业提升工程”,重点在政策、资金、人才、融资等方面搞好服务,着力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市产值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20家。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12家,位居全省第3位。加大扶持企业上市挂牌力度,积极落实农业企业上市挂牌相关奖励。目前,新三板涉农上市企业9家、省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块挂牌企业58家、现代中医药及健康产业“亳州专版”集中挂牌企业233家。支持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全市龙头企业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7家,9家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5家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安徽济人药业、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安徽广印堂中药股份公司、五得利(亳州)公司、安徽正宇面粉、蒙城金冠面粉、安徽恒盛等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排头兵。
   (二)突出围绕优势产业,做强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围绕粮食、中药材、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实施主导产业推进计划,大力推进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粮食产业形成了以五得利(亳州)公司、安徽正宇、蒙城金冠公司等为龙头,集聚110家规模粮食加工企业集群,实现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产值170亿元。中药材产业形成了以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安徽广印堂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为龙头,集聚160家规模中药加工企业集群,实现规模中药加工企业产值340亿元以上。畜牧产业形成了以安徽恒盛实业、安徽东升公司、涡阳温氏公司为龙头,集聚106家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实现规模畜产品加工产值45亿元。
   (三)突出发展食品工业,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在市和县区规划建设食品产业园区,持续实施《食品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推进粮油食品、养生保健、主食工业化、传统食品制造等产业发展。目前,市食品产业园区已签约入驻项目46个,占地约2150亩,总投资金额为25亿元。各县区完成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的食品产业园区规划,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县区食品产业园正在推进食品工业项目61个,今年新入驻17家。专项行动实施以来,主食工业化、烘焙食品、玉米食品、传统食品、饮料、中药保健酒、花茶加工等产品开发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市规模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到223家。
   (四)突出招商引资,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将农业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纳入对县区政府年度考核内容,排出食品制造重点领域招商知名企业名单,印发到各县区,充分利用多方式、多途径,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活动。出台奖励政策,推进招商引资社会化。对上年度引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以上且当年投资到位资金5000万元以上农副食品加工的大型项目,在《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亳州市工业项目招商引资扶持奖励办法的通知》(亳政秘〔2017〕82号)的基础上,再给予企业一次性资金奖励。优质的招商服务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人士。“世界面业之冠” 五得利集团投资落户亳州,总投资6.2亿元,建成全球单体生产能力最大的车间,日处理小麦4200吨,年产值达30亿元。五得利集团、温氏集团、北京新发地、上海鹏欣集团、强英鸭业、北京德青源、襄大集团、中食集团等一批上市公司及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亳州。全国药企百强企业已经有一半以上落户亳州。
   (五)突出品牌培育,品牌建设取得稳步发展。加强名优产品宣传推介,大力扶持创建驰名商标,对 “三品一标”认证、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创建给予奖励。今年上半年安徽恒盛公司和华佗国药分别荣获驰名商标称号,利辛县“巩店香椿”获地理保护标志称号。推荐14家企业产品申报安徽名牌产品,继续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著名商标达140个,中国驰名商标9个,驰名商标位居皖北首位;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38个;“三品一标”品牌认证总数达到451个;苔干、亳白芍、亳菊、亳丹皮、涡阳大豆等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到8件。涡阳苔干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亳州市亳州中药材荣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
   (六)突出机制创新,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强化引导和服务,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密切利益联结。目前,全市已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90个,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2家,位居全省第4位。亳州市丰瑞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主打优质强筋新麦26优势品牌,由同丰种业与联合体成员单位签订了“种、管、收、加”一条龙服务合同,大大降低了联合体成员单位的种植成本,增加了种植收入,形成了较紧密的粮食产业化产业链。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前延后伸建设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自建基地、订单基地面积显著扩大,十八里中药材种植示范区成为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的亮点。2017年,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基地520万亩、农户74万户,人均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收达3500元。
   (七)加大政策支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亲自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指导农业产业化工作,先后组织制定了《亳州市加快农业产业化转型发展实施方案》、《亳州市食品工业发展实施方案》、《亳州食品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亳州市加快农业产业化转型发展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等多个配套文件。市财政每年设立5000万元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各县区财政设立不少于1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并从亳州市产业引导基金中切块专项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2018年亳州市市级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分配方案》,重点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建设、营业收入上台阶、参展农交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进行奖励补助。建立督查制度,把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督查,实施“月通报、季督查、年考核”制度,将工作任务细化、量化为具体指标、项目,年终总评,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推动了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三、存在问题
  (一)龙头企业综合实力较弱。缺乏顶天立地的大型龙头企业,多数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知名度不高,加工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二)企业创新能力亟待提高。龙头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能力较弱,产品更新换代慢,一些企业无实力开展创新。部分中小企业运营困难,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人才缺乏现象较为普遍。高素质管理及技术人才招聘难、留人难现象较为突出,个别企业出现招工难。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头号工程,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发展的头号工程。一是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持续实施“百家龙头企业提升工程”,突出扶持粮食产业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畜牧产业3亿元以上、中药材产业1亿元以上重点骨干龙头企业,提升辐射和带动能力。二是坚持招大引强。瞄准国内500强、行业100强、行业细分前10强、1000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实行靶标招商、精准招商、上门招商,重点吸引“长三角”都市化食品企业、“珠三角”饮料及调味品企业和福建沿海地区的休闲食品企业来亳投资。三是加强园区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和中药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为抓手,打造一批小麦、大豆、中药材等优质原料基地。以市及县区食品产业园、大杨等粮食产业园区、国家及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促进优势企业向园区集中,培育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四是突出品牌培育。重点指导安徽东升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正宇面粉有限公司、安徽协和成药业有限公司等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大力培育亳州农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五是加强科技创新。围绕食品工业发展,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等科研院所合作,重点推进粮油食品、主食工业化、传统食品等加工制造技术重组和更新换代、产品升级和品种创新等方面合作,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六是着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提升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开展各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业”等新型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支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上一条记录: 邓儒:皖北经济发展2018阜阳年会宿州市发言材料
下一条记录: 许炜:皖北经济发展2018阜阳年会淮北市发言材料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经济联合会
地址:合肥市芜湖路155号昇华大厦511室    电话/传真:0551-62865616     电话:0551-62875027
技术支持:安徽网库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9009879号-1